重返月球,殖民火星:今天的人类能重启太空时代吗 | 大家
50年前的今天(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位登陆月球的地球人。“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名言,激励了好几代人。
阿姆斯特朗准备登上月球表面的第一步,1969年7月20日电视直播
启动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在1961年宣布登月目标的演说中也有一句话被广为传颂:“我们选择在这个十年内(1960年代末之前)登月,并非因为容易,而恰恰因为其困难。”
美国总统肯尼迪在1961年宣布登月目标:
I believe we should go to the moon.
登月50周年之际,不少国家和企业又都在尝试不同的登月项目。以色列在4月发射了一艘无人登月飞船,在距离月面几百米的地方失去联系,没有成功软着陆,但是它“国家虽小,梦想巨大”的口号的确有鼓动性,而一亿美元的费用也创造了“廉价航天”的记录。
印度要在7月22日(原定7月15日,目前据称因技术问题推迟一周)发射“月船二号”(Chandrayaan-2)无人航天器,目标是成为第一个在月球南极登陆的国家。
中国的嫦娥4号着陆器2019年1月成功登陆月球,成为人类第一个实现月球背面着陆的探测器,也开创了中国航天跨世纪的成就。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
图为新华社发布,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降落过程示意图
既然登月一下子变得这么热闹,自然不会少了特朗普。这位美国总统在4月宣布美国将在2024年重返月球。选择这个时间节点意图很明显,特朗普希望在他可能的第二个任期的最后阶段,把美国宇航员再次送上月球,完成“让美国重新伟大”的目标。
在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仅仅登陆月球或者把人类送上月球,已经不再能被称之为“登月项目”(Moonshot,意思是特别艰巨困难,挑战技术极限的项目),因为五十年前人类就已经做到了。要知道,当时阿波罗登月舱计算机的算力还比不上我们普通人的智能手机,也没有采用太阳能。
所以,在探讨人类重返月球这一话题时,重新思考登月的意义和目的,比重新把人送上月球本身,更重要。
分享三点思考:
第一
当年阿波罗登月项目的驱动力是什么?
肯尼迪关于阿波罗计划的名言,大多数人只记住了上半句,却忽略了下半句:“因为这一目标会帮助我们去组织并我们的能量和技能以达到最佳。”而恰恰是这半句话准确地诠释了当年美国登月计划的大背景——美苏冷战争霸的大背景。
肯尼迪希望的是设置一个挑战科学和技术极限的目标,来展示美国的综合国力。的确到了1967年阿波罗计划最繁盛的时期,整个计划雇佣了40万人,花费了美国联邦预算的4%,上千家私营企业和政府机构参与其中,吸引到了美国航空和那个关领域所有专家的智慧,可谓是举国之力的集体工程。
而美苏争霸的核心,就是要确定到底谁能够更有效地组织资源,在技术和研发领域取得突破性的创新。完成登月,让宇航员能成功登陆月球并安全返回,就成了技术创新与突破最具标志性的事件。
当年美国登月计划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宣示,而并非为了科研或者探险。
当然,当年参与其中的科学家们并没有政客那么狭隘的算计。当他们取得科技突破,证明有能力把宇航员送上月球之后,他们一定觉得可以做的更多。飞向火星是一个目标,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甚至在月球的环形山里建立人类的城市是另一个目标,研发核动力或其他新型动力火箭开启人类的星级旅行是更宏伟的目标。如果他们知道自己所做的只是让十几名太空人登上月球,四处转转,赞叹远眺蓝色星球(地球)的美,再打包回几块月球的岩石,然后就终止计划,那无疑是疯狂。
现实却正是那么疯狂。
1972年,阿波罗17号在月球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自阿波罗17号在1972年最后载人登陆月球之后,再没有人造访月球,甚至再没有人离开地球轨道,为什么?
显然不是因为技术能力的不够。
这是值得思考的第一点。
第二
重返月球,到底为什么?
返回月球,如果仅仅是证明有能力把人类送上月球,那不具备开创性。重返月球,最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
这个为什么可能是为了检验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可能是看谁能更便宜更安全地把人送上月球,更可能是通过重返月球为更为宏伟的星际探索目标做准备。
半个世纪之后,不仅是技术发生了变革,全球航天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航天不只是几个大国才能从事的事业,小国如以色列,还有私人企业,比如马斯克的SpaceX,亚马逊老板贝索斯的蓝色起源(Blue Origin),都是太空探索的竞争者。而来自私营企业的竞争不仅大幅降低了太空探索的成本——SpaceX尝试的可回收的第一级火箭就希望把发射费用减少到十分之一的水平——也让更多人参与到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中来。
蓝色起源在去年年底就携手欧洲宇航局和空中客车公司一同发起了月球竞赛(The Moon Race),希望吸引全球的创客完成四大挑战:
1、利用月球的资源制作出产品;
2、从月球上的冰中提纯一瓶水;
3、在月球夜间提供照明(月球一天相当于地球的一个月,月球的夜晚也就相当于地上两个星期的时间,很漫长,而且极度寒冷,气温只有零下190度);
4、在月球上的温室里种出一种植物。
创意竞赛的优胜者将获得奖金把创意做成原型,好的原型则能进一步获得研发资金做出产品来,并应用于2024年的重返月球计划中。
月球竞赛很好地诠释了科学界对重返月球的期待。他们对为什么的回答已经不再是重塑辉煌,而是真正把月球当作太空探索的基地和试验场,这四个问题都是人类太空探索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重返月球,对未来太空探索而言最直接的意义。
第三
重启太空时代,需要什么?
五十年前的登月并没有开启太空时代,有一点很关键:当登月不再是轰动性的事件之后,美国老百姓不再有热情,时任总统尼克松也就顺势砍掉NASA的经费,让阿波罗计划无疾而终。
五十年后的今天,能重启太空时代么?
局面的确有所不同。过去五十年人类的快速发展,也让地球面临严峻的挑战,仅碳排放的激增所导致的全球变暖就可能在未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如果地球上每个人都过上美国人式的生活(大郊区、大房子、大汽车),两个地球的资源都不够。在环保者眼中,我们没有第二个星球(We don’t have a Planet B)是人类很难突破的外部资源制约。
这也是激发马斯克创建SpaceX的初衷,他希望有生之年殖民火星,让人类能够至少在两个星球上居住,这样就可以在地球发生危险的时候,为人类找到另一个行星避难所。
BBC纪录片《行星》中对火星的描述
火星曾经是一个有可能孕育出生命的地方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透露:
中国将于2020年探测火星
贝索斯虽然对“鸡蛋与篮子的比例”(俗语说“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人类现在只有地球这一个篮子)并不那么感冒,但是却很关注太空探险能如何保护地球这一命题。他创建蓝色起源,希望开启甚至领导太空的工业革命,在月球和其他星体上采矿制造,将污染行业最终转移到太空去。
但真正要重启太空时代,归根结底还得有巨额资金的投入。
有机构预测,用传统方式载人登月项目一次的投入大概需要400到500亿美元,登陆火星则要耗费长得多的时间(往返至少两年),投资大概4000亿到5000亿美元。或许私营企业的参与能把太空探索的费用降一个数量级,而全球亿万富翁追捧太空旅行的热潮也可能会带来新的资金。
这不,NASA今年六月刚宣布开放国际空间站的太空旅游,往返套票5800万美元一张。
——编注——
BBC纪录片《行星》中
关于外太空探索的思考
大家一周阅读排行榜
1.徐荔媛 | 德国的垃圾分类有多变态(高智商),中国留学生都知道
3.廖伟棠 |你的身上有没有蟑螂的气味?
4.布谷学社 | 国家的疯狂与一代杰出头脑的毁灭
5.姚遥 | 那些向导演讨钱的慰安妇家属,不该被文明社会群嘲
点击文末在看,帮喜欢的文章冲榜
原标题:《50周年,对登月意义的三点思考》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